市場泡沫“防”勝于“治”

2010-05-04 10:57:57    

瘋狂“離場”,理性“進場”,市場才有希望。政府最近出臺的有史以來最嚴厲的一系列樓市整治舉措,確實立竿見影。一線城市的樓市目前正擺脫瘋狂態(tài)勢,炒房客在拋房,購房者在觀望,開發(fā)商和售樓方在收手,甚至欲暫時“投降”。但一些專家擔心,投機者們可能不會善罷罷休,他們會有新的花招,而且畸高的地價和房價態(tài)勢可能會蔓延到二三線城市,產生新的樓市泡沫。筆者認為,這些擔心不無道理,它提醒政府同投機者要斗勇更要斗智。對于樓市泡沫問題,政府通過樓市調控或管理,目的是,既要做好“治”,更要做好“防”。

中國超高房價乃供需失衡和投機炒作雙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政府所打出的整治樓市“組合拳”,并非政府要直接打壓房價,而是希望通過改善供需關系和嚴打投機行為,以擠出房價水分,讓房價按照市場規(guī)律自動下調至合理的水平。由此可見,政府的“組合拳”,是對市場的科學管理,無可厚非。

政府對市場的管理,不是隨意干預,而是有的放矢,是為了維護市場秩序,讓市場有序、穩(wěn)定和健康。今年的中國樓市與四年前的中國股市可謂“同病相憐”。二者都曾有相同“病癥”,即市場被投機投資者“綁架”,市場失靈,產生價格泡沫。“病因”也大致相同,即市場監(jiān)管制度有漏洞,且未及時修補;依法監(jiān)督薄弱,對市場違法違規(guī)行為的懲治太輕;市場普遍缺乏“防病”機制,重“治”輕“防”。總之市場泡沫與市場監(jiān)管不力直接關聯。

市場監(jiān)管不力或缺失,會助長違法違規(guī)行為的抬頭乃至泛濫,最終發(fā)生嚴重的市場危機。引爆美國金融危機的“病因”便在于此。

政府要加強對市場的科學管理,須關注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:一是制定嚴格的市場準則,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改和完善,同時還要維護市場“三公”原則,尊重市場規(guī)律。二是認真監(jiān)督。對于違法違規(guī)者或者市場“三公”原則的違背者,要依法嚴懲。三是若市場“患病”,政府要主動出擊,尋找“病因”,迅速實施“診療”,直至其“康復”為止。市場監(jiān)管到位,對政府而言似乎還是難點,但必為重點,不妨借鑒他人的經驗。

種種跡象表明,政府對股市和樓市正實施從嚴監(jiān)管和治理。(一)政府最近打出遏制樓市投資投機行為的“組合拳”,堪稱穩(wěn)、準、狠。(二)中國證監(jiān)會近日做出行政處罰決定,對時任四川圣達實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董事、總經理畬鑫麒內幕交易及短線交易兩項違法行為進行處罰。這是我國資本市場第一起在當事人不承認違法行為、不配合調查工作的情況下,證監(jiān)會通過調查,獲取了確鑿證據,依法認定的內幕交易案件。(三)證監(jiān)會計劃聯合國土資源部,加強對房地產企業(yè)融資行為的監(jiān)管,重點核查企業(yè)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用地是否“四證”齊全(土地使用權證、建設用地規(guī)劃許可證、建設工程規(guī)劃許可證、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),募集資金僅限于項目開發(fā)。

對于市場泡沫,“防”比“治”的成本更低、效果更好,而且更重要的是,“防”能避免市場大起大落或出現“冰火兩重天”的怪象,確保市場均衡、穩(wěn)定和健康。

總之,市場不能無人管理,否則,市場開放,就會“一放即亂”以至于出現泡沫。政府管理市場,是為了維持市場秩序,維護市場的自我調節(jié)功能。當然,政府對市場的管理也要講求科學性,要尊重市場規(guī)律,按照規(guī)律辦事,同時也要有預見性,對于可能出現的問題要“防”字當頭。

[打印] [關閉] [返回頂部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