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前景不明,匯率成代罪羊

2010-09-19 11:35:07    來源:蘭瑞環(huán)球每日經濟觀察

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就人民幣匯率舉行聽證會,盡管作證的議員連手為一份旨在"懲罰"人民幣的議案造勢,但遭到業(yè)界代表的批駁。美國的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也在北京指出,這一舉動純粹是為了轉移民眾視線、拉攏選票的政治把戲,無助于解決美國經濟自身的深層次和根本性問題。

匯率問題再次成為美國政壇焦點,反映在經濟復蘇不明朗之下,有人企圖將人民幣匯率作為美國經濟不振的代罪羔羊。然而,人民幣升值并不能解決中美貿易逆差問題,也并非改善美國經濟不振和失業(yè)的靈丹妙藥。美國部分政客拿人民幣匯率說事,不僅無助解決問題,反而激化中美的貿易沖突,對美國經濟并無好處。

金融海嘯后導致全球經濟大洗牌,各國經濟雖然在救市措施下出現(xiàn)了短暫反彈,但很快已經打回原形,歐洲深陷于債務危機,美國實體經濟亦疲不能興。為了提升出口競爭力,一些國家自然傾向讓貨幣貶值。在弱美元帶頭下,日本亦出手遏抑日圓。美國甚至采取以鄰為壑的貨幣政策,逼使別國貨幣升值以自利。在這樣的大環(huán)境下,匯率爭議此起彼落,人民幣匯率更成為焦點。不過,從這次美國業(yè)界及學者在人民幣匯率上與政客意見分歧可以看出,人民幣大幅升值未必有利美國,反而會導致美國進口成本增加,抬高商品售價。因此,美國逼迫人民幣大幅升值,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。

美國再次在人民幣匯率上向中國施壓,中期選舉臨近也是重要原因。部分政客為了轉移民眾對經濟狀況的不滿,于是將經濟不振、就業(yè)不足的原因歸結于人民幣匯率,特別是民主黨的票源不少屬于工會票,為爭取工人的支持,唯有加大對人民幣施壓力度,藉此籠絡選民。然而此舉恍如飲鴆止渴,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,美國部分政客為了一時的選舉利益向人民幣匯率施壓,甚至以報復性關稅等措施作威嚇,不僅會引發(fā)中美間的貿易戰(zhàn),而且更有可能蔓延至貿易之外的其它領域,嚴重損害中美關系,這對于中美的經濟前景以至全球穩(wěn)定有百害而無一利。

人民幣匯率是一把雙刃劍,升值幅度過大過急,將會嚴重削弱出口企業(yè)的競爭力,在現(xiàn)時全球經濟仍然陰霾密布之下,難免對中國出口造成沖擊。不過,人民幣只要升值幅度溫和合理,不僅有助保持市民的購買力,不致被通脹所蠶食,而且將為內需市場注入強大動力,并推動企業(yè)升級轉型,長遠將令到中國的經濟結構更加合理。不過,人民幣匯率走向只會基于中國自身的經濟社會發(fā)展需要作出調整,決不會被外國牽著鼻子走。
 

[打印] [關閉] [返回頂部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