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提出加入全球減排協議五大前提
2011-12-07 13:04:15 來源:蘭瑞環(huán)球
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12月5日在此間表示,中國政府可以接受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減排協議,但有五大前提。在德班氣候峰會中國代表團首場新聞發(fā)布會上,解振華說,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和《京都議定書》已經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,各方應當遵循并兌現承諾。在達成一個新的全球減排協議前,必須要解決五大問題。其一,必須要有《京都議定書》第二承諾期。其二,發(fā)達國家兌現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和2020年之前每年1000億美元的長期資金,盡快啟動綠色氣候基金;對減緩和提供資金、技術轉讓的情況,要建立監(jiān)督執(zhí)行機制。其三,落實適應、技術轉讓、森林、透明度、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共識,建立相應的機制。其四,加快對各國兌現承諾、落實行動情況的評估,確保2015年之前完成科學評估。其五,要堅持"共同但有區(qū)別的責任"原則,公平的原則,各自能力的原則,確保環(huán)境的整體性,各國承擔與自己發(fā)展階段和水平相適應的責任和義務。解振華說,中方提出的這五方面條件"沒有新的",都是20年國際氣候談判已經確定了的,應當兌現的。只要符合上述五大條件,"這樣的法律文件我們是愿意參加的"。目前,中國已經提出了具有國內法約束力的減排目標:到2020年,單位GDP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下降40%至45%。對于2020年之后全球如何減排,解振華說,要建立在科學評估之上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(IPCC)第五次評估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中,報告預計在2015年之前完成。